大家好,我的工作是牙醫師。同時間在研究所進修齒顎矯正。今天想跟大家分享齒顎矯正相關的話題。
[st-kaiwa2]齒顎矯正一定要拔牙嗎?[/st-kaiwa2]
多數人聽到需要拔牙就會反感,尤其是父母通常都很捨不得孩子好端端的牙齒被拔除,大家應該都很好奇,為什麼矯正經常需要搭配拔牙,這個主題可以從三個面向講起。
[st-mybox title=”拔牙3個面相” webicon=”st-svg-file-text-o” color=”#757575″ bordercolor=”#f3f3f3″ bgcolor=”#f3f3f3″ borderwidth=”0″ borderradius=”5″ titleweight=”bold” fontsize=”” myclass=”st-mybox-class” margin=”25px 0 25px 0″]
①拔牙的必要性
②拔牙的目標
③拔牙位置
[/st-mybox]
[st_toc]
先回顧人類顱骨的演化
在談到拔牙這個話題之前,要先回顧一下人類進化的歷史。人類雖從靈長類演化而來,但靈長類與人類的頭顱骨有著很大的不同,靈長類有著前後向更長的齒槽骨,因此可以輕鬆地排下32顆牙齒。
沒錯!靈長類牙齒的數量跟我們一模一樣。人類隨著演化能夠站立,直立後為了容易平衡,頭顱骨也跟著前後壓縮,牙齒排列的空間也就比較不夠了。
特別近年來食物變得更精緻,牙弓也變得更狹小,還記得小時候看過長輩在吃甘蔗,現在連甘蔗都很難在路邊看到了。狹窄的牙弓沒辦法容納一樣大小的牙齒,結果產生了凌亂,因此產生了齒顎矯正可能需要拔牙的某些常見情形。
拔牙的必要性?
接著談到的是拔牙的必要性,結論來說目前臨床上沒有明確的拔牙判斷基準。不像是血壓超過多少定義為高血壓,牙醫師們沒有一定的基準可以用來判斷哪些情況需要拔牙才能做矯正治療。
治療計畫的擬定可以分成單純的改善牙齒排列不整齊、考量到患者的咬合功能,以及患者對於美觀的需求也列入考量等,來考慮是否拔牙。
簡單來說,目前拔牙與否的判斷有一部份與患者的審美標準有關,也就是患者會不會覺得自己暴牙來判斷是否需要拔牙,常會是矯正醫師思考拔牙必要性時的首要考慮之一。
矯正治療的目標
矯正治療的目標是解決咬合不正的問題,例如牙齒排列太亂導致咀嚼的過程中會有干擾。這時候矯正的目標就是去除這些造成咬合不正的因子,可能採取拔牙的手段,讓患者可以擁有排列整齊且正常的咬合功能。
矯正治療重要的考慮有咬合高度的控制以及重新建構咬合平面等。要達成這樣的目標,有時候會需要搭配拔牙,這時候拔牙位置的考量就必須審慎決定了。
決定矯正拔牙的位置
決定矯正拔牙位置時有很多考量,包含優先拔除已經蛀牙甚至裂開等等,比較不健康的牙齒。如果全部的牙齒都很健康時,小臼齒是比較常被拔除的牙齒。
因為前牙,門牙到犬齒,會影響美觀且形狀獨一無二,而大臼齒(除了第三大臼齒,也就是俗稱的智齒)是主要咀嚼以及磨碎食物的牙齒,會影響到營養的攝取,也不會輕易拔除。
每個人的小臼齒,在嘴巴四個象限都個別有2顆,即使拔除了1顆對於咀嚼功能與齒列連續性上的影響也不會太大,卻可以有效的舒緩一些牙齒問題,例如改善暴牙或者解決擁擠的齒列等。
總結:良好醫病溝通的重要
對我們每個人來說,每顆牙齒都是很珍貴的,應該好好珍惜它,做好清潔。身為牙醫師更不會輕易地要求患者拔牙,醫師會建議患者拔牙時通常背後都有一些不得已且必要的原因存在。
由於醫病雙方的立場不同,如果沒有好好的溝通與互相理解,很容易造成誤會。矯正拔牙有一部分與現今的審美觀有關,如果只是一昧地排斥拔牙就開始矯正治療,可能會發生好不容易把牙齒排整齊了,卻對結果不滿意的憾事(整齊的暴牙)。
這時候才倉皇改變治療計畫,對醫病雙方都是額外的負擔與時間成本的浪費,因此,明確地與醫師溝通自己的問題與需求對於成功治療結果之追求是非常重要的。
[st_af id=”22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