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的工作是牙醫師,同時間在研究所進修齒顎矯正。今天想跟大家分享齒顎矯正相關的話題。正在接受矯正治療的人,通常會有比一般人更頻繁照鏡子,想要確認自己牙齒排列變化的經驗。
[st-kaiwa2]咬合突然變得很深,下排門牙都看不到了。。。[/st-kaiwa2]
矯正治療是動態的進行,過程中會出現很多不同的變化,即使出現咬合變深的情況,也是很正常的。因為每個人的生理反應都不太一樣,醫師沒辦法使用同一套方法治療所有人。
每個人的治療方法都會略有不同,方法不會一成不變。最佳化的過程就在於每次回診的微調,每次的調整都會讓治療方式調整成更適合患者自己的生理。今天要說明矯正過程中可能會讓咬合變深的情況,以及解決辦法。
[st_toc]
矯正牙齒前就有深咬的問題,可能是沒有注意到
理想的咬合關係是上排牙齒蓋住下排門牙2-4mm左右,如果蓋住4mm以上,導致下門牙幾乎看不到,這樣的情形就屬於「深咬」,或是說,咬得很深。放著不處理的話也可能會產生咀嚼或肌肉關節功能方面的問題。許多人可能在矯正治療前就有深咬的問題,但是因爲治療前不是那麼注重自己的牙齒,直到開始治療後才發現自己有「深咬」的問題。
[st-postgroup id=”1176″ rank=””]
在矯正治療前,醫師通常會進行精密檢查,了解患者的口腔狀況。不僅可以用於分析問題,擬定合理的治療計畫。其實還有一個重要的功能,就是留存記錄。如果治療過程中,醫病雙方產生了矛盾或意見不合,確實且完整的記錄有助於釐清誤會。
就算治療前有深咬的問題,也不用太擔心。現在的矯正材料很進步,對於咬合的控制也比以前更有把握。以前受限於黏著材料的強度以及矯正線材質,深咬的患者下排門牙沒有辦法在短時間內黏著並參與矯正治療。
現在矯正用的材料可以在短時間內就製造出空間,提供給深咬患者下排牙齒黏著矯正器的機會,這當然有助於矯正治療的進行。當所有的牙齒都按照計畫在移動,理想的咬合關係就不遠了!
矯正牙齒中產生深咬的問題,只是過程
現在人愛美,但是對美的定義有點狹隘。儘管知道每個人的天生條件都是不一樣的,我們對於治療後的笑容卻有著一樣的期待。為了達到標準的笑容,有些時候拔牙進行矯正治療是必須的。
拔牙的矯正治療容易讓咬合變深,過程中需要穩定的回診進行微調並修正。選擇拔牙矯正的話,通常會希望臉型有一定程度的改變,這需要牙齒大幅度地移動來配合。但是每個人的生理反應都不同,最適合自己牙齒移動的力量也無法事先得知,也因此必須透過每次微調,找出適合自己的矯正力量。剛剛好的力量才能控制並使牙齒精準地移動,同時讓咬合不至於變深。
但是在找出剛剛好的力量之前,或許會有施力過大過小的時候。如果因為給的力量不合適,牙齒傾斜度變化或咬合干擾等原因,產生「深咬」的問題,也不用太緊張。只要病患能穩定回診,醫師就能及時修正力量或做法來調整。過程中產生深咬不是嚴重的問題,治療後能改善深咬,才是我們要追求的目標。
深咬的解決辦法,有很多種
理想的笑容與牙齒露出的面積有關,露出適當的牙齒與牙齦比例,會給人舒服的感覺。深咬的解決辦法有很多種,也會依照每個人的情況不同,而有不同做法。
深咬問題主要是上排門牙蓋住下排門牙太多,可以簡單分為
①上排門牙的位置或角度有問題
②下排門牙的位置或角度有問題
如果是上排門牙位置不理想,笑起來會覺得上排門牙露出量太多,也可能伴隨著「笑齦」的問題。這時候可以針對上門牙進行調整,進行下壓或是外翻,讓上排門牙排列到理想的位置,這有助於改善深咬。
也有可能是下排門牙位置不理想而產生的深咬。如果上排門牙的位置及角度還不錯,這時候笑容可能沒有太多問題。這時候通常會有「下顎牙齒的排列曲線過度陡峭」的問題,此時可以針對下排牙齒進行調整,來改善深咬的問題。
如果上下排牙齒都沒有問題,仍然存在深咬的問題,就代表情況比較複雜一些,這時候經常需要患者配合拉橡皮筋,來改善上下排牙齒間的咬合高度,重建咬合關係。之前的文章介紹過,橡皮筋有許多功能,也是矯正治療中很重要的工具。如果在深咬的治療中,碰上需要拉橡皮筋的階段,也請認真配合,相信會有很好效果的!
[st-postgroup id=”1681″ rank=””]
總結
矯正治療中會有很多不同的變化,這些變化都同時考驗著醫病雙方。每次的變化都需要患者穩定回診才能被醫師發現,此時醫師就能針對這些變化進行微調。也因此,每次的調整都可以讓治療的效果更好,更接近目標一些。
[st-postgroup id=”1843″ rank=””]
矯正治療前可能就有深咬的問題,或是矯正過程中才出現,都請先不要太緊張。矯正是一個動態的過程,最適合的力量也是因人而異,只要有即時的修正就不會產生難以挽回的問題。最重要的是矯正的結果是否讓醫病雙方都滿意,因此找到能互相信任、互相配合的醫師,就能讓變美的過程更愉快且順利。
[st_af id=”3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