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活在一個什麼都有,卻感到匱乏的時代。社群媒體上的按讚數量決定了很多人一整天的心情。大家都努力把外表包裝得漂漂亮亮,深怕內心的脆弱被人看見。
《脆弱的力量》是一本美國的暢銷書,作者布芮尼‧布朗(Brené Brown)在TED上的演講有上千萬點閱。這本書把博士論文中的許多研究彙整起來,用民眾好理解的方式出版成書,就能夠讓更多人看到。
適合看這本書的人
- 認為脆弱就是軟弱
- 不願意表現出自己脆弱的一面
- 能夠分享自己的真實想法
- 想要拉近團隊成員距離
脆弱的感覺,就像站在台上卻一絲不掛
脆弱(Vulnerability )的字源是拉丁文的傷害(Vulnerare),意思包含「可能受到傷害」或是「容易受到傷害」。因為這本書的內容是由作者的博士論文內容延伸而來,章節安排得也十分嚴謹、環環相扣。作者在研究的過程中採訪很多人對於脆弱的感覺,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描述就是「站在台上卻一絲不掛」。
面對自己沒把握的事情,我們都會感到很無助與脆弱。為了避免這樣的情緒,我們學會武裝自己,給自己穿上盔甲。但其實內心可能還是很脆弱不安的。
也可能因為不敢面對自己脆弱的一面,更沒辦法理解脆弱的本質,因此有了許多迷思,例如經常把脆弱與軟弱劃上等號,不敢展現出自己脆弱的一面。
其實每個人都不可能是全能的,也不需要因為看到別人光鮮亮麗的一面就覺得自己不夠好。這本書有很多破除迷思的研究與說明,帶領我們一步步理解脆弱的本質。
個人價值與創作不必劃上等號
一直以來我都對自己的寫作能力很沒有信心,也不太敢發表自己的看法。害怕自己的意見不被大家接納,信心可能會再次受到打擊。這本書帶給我一些很棒的觀點,原來創作與個人價值不能夠劃上等號。
大家都希望自己的創作內容被社群媒體接納,也會把廣受好評這視為成功。原來這樣看似美好的結果,其實會惹來很多麻煩,一旦把自己的價值與創作內容掛鉤,就很有可能會被制約。
只要能把這兩件事情分開來看,就可以更自在地面對自己的想法,即使接納的人不多也沒關係。可以這想的話,就更能夠鼓起勇氣分享自己最真實的想法,不用太在意別人的眼光。
作者更提供一個大絕招,只要說這是「藝術」,大家就懂了。藝術的完美就在於不完美,每個人都可以有自己的解讀,不懂欣賞是你家的事!
適度展現脆弱,讓自己更有人味
作者在調查中發現,一個公司的主管如果能夠適度地展現脆弱的一面,將會獲得更多員工的青睞。這也會讓更多員工願意表現出自己的真實想法,激發出更多創意。
就算不是管理者,適當地表現出自己脆弱的一面,就可以拉近團體之間的距離。對我來說,單親家庭一直是童年時期的不好回憶,也曾經很害怕面對這個話題。
沒想在一次讀書會的場合下,我可以鼓起勇氣跟稻中會的夥伴分享自己的成長經歷。在場很多都是為人父母的家長,也對我的求學歷程很有共鳴。
因為我展現了自己脆弱的一面,也讓大家有機會多認識我一些。我發現在這場分享之後,我跟讀書會夥伴的互動更加親近,也在我迷惘時提供了正面的力量。
總結
我們都害怕表現出自己脆弱的一面,認為這是自己的弱點,要用層層盔甲保護起來。成長的過程中,我們沒有機會了解脆弱的本質,反而產生了很多關於脆弱的迷思。《脆弱的力量》內容出自作者布芮尼‧布朗(Brené Brown)的博士論文研究,科學的研究結果告訴我們,脆弱並不等於軟弱,脆弱其實很有力量。只要能夠拿捏好展現的時機,將可以大幅拉近彼此的距離,讓組織與團體的關係更加緊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