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的工作是牙醫師,同時間在研究所進修齒顎矯正。今天想跟大家分享齒顎矯正相關的話題。
在大學階段接觸矯正治療,就是從學習測顱分析開始的。還沒開始接觸到真正的患者,就會先接觸到真正患者的X光片。
測顱分析看似只是簡單地描繪解剖構造,但其實要精準描繪也真不容易,就算是同一份X光片,由十個醫師進行測量,也可能會有十種不同的結果。
在研究所階段,我也曾到大學部代課,內容就是介紹測顱分析的實作,即便使用標準化的X光片,但一個班級有50多位學生,交作業時就會得到50幾份略有不同的分析結果。
矯正治療前進行測顱分析,才能更客觀地知道患者的問題所在,方便擬定適合的治療計劃。測顱分析做為矯正治療前的精密檢查,重要性不言而喻。
[st_toc]
什麼是重疊影像?
測顱分析是用來擬定治療計畫,大多用在治療前。重疊影像(Superimposition)則是在治療後,用來比較並判斷治療結果,是否與當初計畫的一致,或是藉此來觀察治療成功的關鍵。
重疊影像會將治療前與治療後的測顱分析結果疊合在一起,使用某些固定不變的基準點,藉此呈現出治療前後的牙齒與周圍組織的改變。
一般來說,會把治療前的解剖構造用黑色的線條呈現,紅色的線條則代表治療後。如此一來,就能一眼看出治療前後的變化,也能檢視自己當初擬定的治療計畫是否如實反映在結果上。
為什麼重疊影像這麼重要?
矯正治療是一個改變的過程,我們都希望這個改變是好的變化。然而矯正治療前後的變化,有些明顯可見,例如牙齒從亂變整齊了,或是暴牙變得不暴了。
但是矯正治療中,也有些變化是很細微,通常不容易一眼察覺的。例如下顎曲線的修飾,或是顏面不對稱的改正等,都可能是肉眼難以觀察到的細微變化。
想要知道這些細微的變化如何發生且如何影響治療成果,就需要測顱分析(Cephalometirc)的幫忙。將治療前後的測顱分析,以疊加的方式呈現,就成為重疊影像(Superimposition)。
重疊影像可以清楚地呈現出治療前後的變化,在病例發表時一定會用到,可以讓觀眾一眼看出治療前後改變的機轉,也能評價這個矯正治療做得好不好。
為什麼重疊影像不容易精準?
但是重疊影像的製作並不容易,現有做法也有很多改進的空間。例如關於哪些解剖構造是固定不變的基準點,就眾說紛紜。
頭顱骨的成長發育很複雜,即使已經有很多前人的研究,我們也很難斷言哪些位置是絕對不會改變的。加上每個人的成長發育進程不同,也不容易判斷一個人的成長已經到了哪個階段。
重疊影像還有另一個困難,那就是兩次的側位顱部X光片的角度只要有一點偏差,立體的結構投影到平面上,就會有影像的變形。即使在同一個時間點,由不同放射師拍攝的X光片可能就會有差異產生,何況要比較不同時間點,也就是間隔2~3年時間的拍攝影像更有難度。
種種原因都讓重疊影像的精準度受到影響,也因此有學者想要找出更好的解決辦法,或是近年來嚐試改成CBCT的3次元影像來疊合,但是還沒有更標準的答案[1]。
雖然重疊影像不容易描繪精準,但仍然是非常有意義的呈現方式。重疊影像可以將複雜的測顱分析數據,以圖像或線條的方式呈現,讓觀眾一眼就能看出矯正前後的變化。
總結
在學習矯正治療的過程中,測顱分析的描繪與重疊影像的製作可以說是基本功,不僅可以輔助治療計畫的訂定,也能回顧並反省治療結果的優劣。
雖然測顱分析與重疊影像的製作並不容易,也較容易產生人為誤差,但是目前仍然是矯正治療中的重要環節。醫師可以在進行分析與比較的過程中,找到自己的盲點,從中省思,就有機會做出改善與突破。
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