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的工作是牙醫師,同時間在研究所進修齒顎矯正。今天想跟大家分享研究所相關的話題。
這禮拜是許多大專院校的開學日,身邊也很有多同學即將進入研究所就讀。在研究所的學習很多事情都變得跟大學不一樣,不是努力唸書就可以畢業,還記得自己剛開學時有多茫然與無助。
轉眼間自己也唸了一年半,累積了一定數量的研究數據,要準備開始撰寫碩士論文了。回顧自己做實驗的過程,才發現很多想法與做法,都不是一開始就確定的,而是在每次報告討論時,與老師及團隊成員討論出來的。
[st_toc]
細胞研究時,改善細胞實驗的流程
剛開始做細胞實驗時,只會傻傻地從步驟一做到步驟十,過程中有很多時間花在等待上面,因為細胞開始培養後,要過一段時間才會分化出足夠的數量,此時才能進行實驗。
[st-postgroup id=”2140″ rank=””]
也因此細胞實驗有很大一部分的心力都會花在前置作業,也就是細胞培養的部分,但是我們花了這麼多時間養出來的細胞,卻只會拿來做一兩項實驗就拋棄,其實是很可惜的。
與實驗室的指導教授討論過後,才知道一次養出來的細胞,可以同時進行多種測驗,減少時間與材料的浪費。
在進行測驗的過程中,也有很多步驟可以優化。在實驗室指導我的博班學長,對於操作流程已經很熟練,卻比較死板。
例如有一個PCR的實驗,需要把實驗樣本與對照組同時放進儀器檢測,學長固定使用一個對照組與三個樣本重複的比例,如果檢測多種樣本,就會放入多個對照組。
我不太知道對照組重複放入的理由,把疑問與博士後的學姊討論,才知道這樣的做法浪費了很多昂貴的實驗材料,我的實驗樣本有6-7種,其實可以共用一個對照組就好。
臨床研究時,多花一分鐘收集資料
剛開始做臨床研究時,也搞不清楚該怎麼測量牙齒移動的距離,矯正科內剛好有一把適合口內使用的游標尺,就開始做測量了。
測量了幾位患者之後,才發現這樣測量可能不夠精準,也沒有辦法提供佐證資料。參考其他文獻的做法,才發現很多團隊是使用印出石膏模型的方式留下記錄。
但是印出石膏模型對於臨床治療來說,時間成本太高,也會增加患者的不適感。有一次在科內報告討論時,有人提出可以用口掃機取代印出石膏模型的想法。開始使用口掃機取代印模後發現,可以省下很多時間與儲存成本。
[st-postgroup id=”2938″ rank=””]
更有前輩提出建議,在收集資料的同時,多花一分鐘拍攝斷層影像(CBCT),之後還可以分析牙齒移動後的骨頭變化,讓實驗結果更豐富。
研究需要團隊合作
細胞研究或是臨床研究都很需要團隊成員互相合作,細胞研究大致上可以單獨完成。但是對臨床醫師來說,實驗室可以說是另一個世界,感謝有前輩帶著我做實驗,省了很多試誤的時間。
臨床研究更需要團隊成員的細心與耐心配合,一開始收集資料時進展很慢,因為自己手邊的患者已經在不同的治療階段,不適合進行臨床研究的實驗了。
幾次在科內會議上求救,告訴大家自己需要哪些條件的患者進行實驗,受試者人數才逐漸增加。
總結
一轉眼,研究所就進入最後一個學期了。在新學期開始之際,回顧了自己之前做實驗的點滴,才發現很多想法都是在嚐試的過程中逐漸完善,自然也受到許多人的指導與幫助。
雖然目前的實驗數據量尚不能說完全足夠,但是在大家的協助下,也的確累積了不少有效的實驗數據。希望從實驗中能做出可靠踏實的結果,讓接受矯正治療的患者可以得到更好的醫療照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