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齒矯正的問題,歡迎聯絡我矯正諮詢

不懂法律,至少要讀《做對3件事,不怕醫療糾紛、改善醫病關係》

《做對3件事,不怕醫療糾紛、改善醫病關係》是一本醫療從業人員都應該讀的書,特別適合剛畢業的職場新鮮人閱讀。作者鄧政雄醫師身為一線醫療人員,也懂法律,能告訴我們這些「法律小白」該如何趨吉避凶。

還記得我剛畢業的時候,就因為看了這本書,養成隨身攜帶錄音筆的習慣,也確實幫自己閃掉了很多可能出現的糾紛。

剛畢業的時候,如果馬上到診所工作,就會面臨一個很大的轉變。對比以前在學校實習或,者是當住院醫師時,上頭都會有一個主要負責的主治醫師扛責任,進行診斷與決定治療計畫。真的發生糾紛時,責任也不會完全落在自己身上。

但是當責任全部都落在自己身上時,就要很小心了。從患者踏入醫療院所開始,很多大大小小的細節都可能會影響患者的心情。加上現在消費者意識很高,醫療業務也算是服務業,讓患者不開心通常沒有好下場。

適合讀這本書的人

  • 醫師
  • 牙醫師
  • 中醫師
  • 醫護人員
  • 不懂法律的你

 

目錄

該做好哪三件事,才能避免糾紛

《做對3件事,不怕醫療糾紛、改善醫病關係》書中有三個單元,分別介紹三件重要的事情,來避免不必要的糾紛。你們可能會很好奇,是哪三件事情這麼重要。

這三件事情分別是:

告知

病歷

錄音

其實這三件事情,大部分都在學校期間就會開始接觸到,尤其是「病歷」的書寫。實習期間,很多人應該都曾對打病歷感到很厭煩,因為有大量的病歷要完成,還會被檢查紀錄是否完整。

見習或是實習期間,也要長時間站在主治醫師旁,聆聽怎麼跟患者溝通。不得不說腳真的很痠,聽到後來都覺得自己會背了,遇到什麼樣的情況,要說怎樣對應的內容。

工作後才發現,與患者溝通的步驟是最重要的。「告知」這件事情,消極一點說,是要避免糾紛;但是積極一點來說,是取得患者的信任,改善醫病關係

 

經驗尚淺時,做好這三件事情特別重要

剛獨立看診的醫師,經驗還不夠充足,也比較容易沒自信。「錄音」不僅能避免糾紛,有時候也是幫助自己成長的工具。

還記得我剛開始工作的時候,總是希望治療能夠按照課本上學到的方式進行。但是很多時候,患者不一定會接受你提出的計畫。如果在溝通上又不夠謹慎,產生一些摩擦的話,就很容易產生誤會與情緒。

當雙方都有情緒時,就比較容易脫口而出不合適的話。這時候如果有錄音,會多一點讓自己維持理性的力量,比較不會口不擇言。此外,如果被誤會的話,也比較不會自我懷疑,因為有作證的工具。

 

到底該不該錄音?

沒想到這本2018年出版的書,內容提到的很多很棒的觀念,還是沒有在醫師的圈子裡面普及。

到了2022年,仍然有醫師不知道可以錄音自保。前陣子參加一場牙醫師舉辦的學術活動,也有律師來演講。就有醫師詢問是否可以錄音,得到的回答是可能會觸犯個資法第6條,被判刑5年以下有期徒刑

然而,鄧政雄醫師早在《做對3件事,不怕醫療糾紛、改善醫病關係》書中提到,個資法第六條要被判刑有條件,這些個資必須要侵犯「他人」利益才會受罰。

也就是說,即使在未經對方同意下錄音,可能侵犯個資法。但是只要妥善保管這些資料,沒有傷害到他人利益,就不會被判刑責。

以目前的醫療環境來說,醫病關係經常處於緊張的狀態。尤其是年輕醫師,錄音自保或許是更重要的。

 

總結

在我的牙醫師生涯初期,很幸運能從書中接觸到正確的法律觀念。知道執業過程中要處處小心謹慎,有熱心助人的想法很好,但也要學會自保。

醫師現在面臨的執業環境比以前更辛苦,年輕醫師要與患者建立關係也很花時間。在還沒有足夠的信任之前,都有可能因為「告知」不完全,或是「病歷」記載不夠清楚,而有衝突與摩擦。這時候如果沒有「錄音」可以佐證,很容易就吃了悶虧。

歡迎分享!
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