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擇障礙世代》是一本提倡「承諾」的書,特別適合現代年輕人閱讀。作者Pete Davis是2018年哈佛大學法學院的畢業代表,發表的畢業典禮演說有超過3000萬人點閱。
如果不是在職進修研究所,每天都被不同的事情追著跑,自己之前的生活也完全符合《選擇障礙世代》書中的描述。因為日常生活中有太多選擇,每個看起來都不錯,光是決定要吃哪一家餐廳當晚餐,就可以煩惱好久好久。
更不用說週末放假在家,打開電視不斷轉臺,卻不知道要停在哪一台才好,經常時間都在不知不覺中被浪費掉了。
看這本書之前,以為只是自己個性優柔寡斷,多練習做果斷做決策就好。看完書之後,才知道原來這是一個世代文化病症,因為有太多選擇,害怕做出承諾。我們都不想選到次等的,花了太多時間瀏覽,卻永遠選不到最好的,
[st_toc]
太多選擇是幸福也是不幸
生活在現代的我們,享受科技的便捷,打開購物網站或是影音串流平台,都有滿滿的選擇供我們挑選。但是也讓我們得注意力不斷被分散,可能會錯過很多深度的體驗。
看書時我試著回想去年發生哪些事情,才發現根本不記得朋友在社群平台發表了哪些意見,去年網路上流行哪些東西。
就算是與自己息息相關的事,別人對自己的看法如何,當下雖然很在意,甚至會很煩惱,其實很快就被大量的資訊給沖淡了。
真正會留下印象的,都是深度的體驗,例如參加了幾場困難的運動賽事,或是在雨中慢跑數小時的體驗,都還歷歷在目。
就像《選擇障礙世代》書中所說,如果我們一直被新奇的事物追著跑,就會害怕錯過這些東西,不斷追求的結果,卻是什麼都沒留下來。
想要避免這個狀況,就要改變策略,讓目標來驅使我們的生活,自己就能緩慢地朝目標靠近,知道自己要什麼,就不會再害怕錯過新奇的事物。
選了就會變成最好的
前陣子看了日劇《亂來!我居然會成為社長(ムチャブリ! わたしが社長になるなんて)》,裡面有一段對話深深打動了我,「我們很難知道哪個才是最好的,但你只要選出一個,那一個就會是最好的選擇。」
這個觀念跟《選擇障礙世代》書中所提倡的觀念不謀而合,都是在倡導「承諾」的重要性,只要做出決定與承諾,堅持下去通常都會得到不錯的結果。
但是資訊太過發達,也讓倖存者偏差更嚴重。例如我們很容易看到別人成功的經驗,就想要複製或跟隨,結果卻不如預期,只好改變目標。就在反覆的改變目標中,自己可能都在原地踏步。
如果能從自己的內心出發,找到一個自己喜歡的目標,只要堅持做好一件事情,或許還能讓成功來得更快一些。
深度會戰勝新鮮感
在研究所時,經常聽教授提起,每隔一陣子就會流行一些新的治療方式,大家也會一窩蜂的跟隨使用,但是不用幾年就會完全消失在舞台上。
原來這樣的現象被稱為林迪效應(Lindy effect),就像前陣子大家瘋玩的switch動物森友會,現在身邊已經沒有人在玩了。但是已經存在許久的撲克牌或麻將,相信再過100年仍然會持續存在。
《選擇障礙世代》 書中提到,深度會戰勝新鮮感。我們如果想要有深度的體驗,唯一的方法是做出承諾。是時候設定好自己的目標,決定要做好哪些事情了!
總結
《選擇障礙世代》的問題,會出現在生活中的所有面向,包含食衣住行育樂,也包含人際關係。年輕世代推遲婚姻,可能也跟選擇太多有關。
就像柏拉圖摘不到一朵最美麗的玫瑰花,當我們想要尋找最好的,可能就就會錯過很多真正適合自己的。
看完《選擇障礙世代》才知道自己不是優柔寡斷,而是害怕做出承諾。但這是可以練習的,我發現透過寫下自己的想法,或是公開提及自己的目標,就能讓自己更容易堅持下去。這也是另一本書,《WOL大聲工作法》中所提到的觀念,推薦給大家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