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拉克談高效能的5個習慣》是一本商業書,作者是鼎鼎有名的彼得·杜拉克(Peter Ferdinand Drucker)。杜拉克被稱為「現代管理學之父」,很多思想至今仍然影響著各大企業。
這本書,不一定是企業家或是管理者才適合閱讀。現在的社會分工比以前更細緻,每個人都可以替自己打造個人品牌,把自己當成一家公司在經營。
因此,只要是想要用心經營自己人生的人,都很適合看這本書。因為我們不會問,為什麼要提高效能?我們把提高效能視為理所當然,因為提高效能才有機會更快達到目標。
適合看這本書的人
- 知識工作者
- 想提高效能的人
- 不擅長管理時間的人
- 不擅長做決策的人
- 想要自我實現的人
[st_toc]
你是知識工作者,還是勞力工作者?
在看這本書的同時,我也不斷地問自己這個問題。自己是知識工作者,還是勞力工作者?
兩者的區別很明顯,卻不容易替自己分辨。因為我們都會把自己當成知識工作者,不希望自己是勞力工作者。
勞力工作者用時間、花體力換錢,只需要講求效率,不需要太多腦力。這類型的工作,在不久的將來,可能就會被機器人取代。
知識工作者需要運用「腦力」工作,把事情做對。在1966年這本書出版時,知識工作者包含醫師,律師,建築師,工程師,科學家等等。但是隨著時代轉變,符合知識工作者的職業也在變化。
現在的網紅、意見領袖或許更符合知識工作者的定義。在網路的放大影響力的時代下,創造知識、傳遞知識,也能應用知識。
在現有的教育下,我們都希望自己成為知識工作者。我們希望能提供更多「價值」,成為有用的人。
高效能是可以學習的
這本書雖然出版許久,內容仍然實用、歷久彌新。書中提到的公司與情境,現在不一定存在。卻能像借鏡歷史一樣,讓我們從中學習,防患未然。
我們都想要提高效能,完成對的事情。在不同時代需要不同做法,但心法似乎都是一樣的,沒有太大改變。這本書最大的價值是,告訴我們高效能是可以學習的,只需要養成這些習慣。
彼得·杜拉克在書中指出5種高效能的習慣,內容非常豐富,每一種習慣都可以拆成一本獨立的書來撰寫。
5種高效能的習慣:
1.了解你的時間
2.問自己,可以有什麼貢獻?
3.善用人之所長
4.先做最重要的事
5.作有效的決策
就像第一種習慣,「了解你的時間」,類似觀念的書在市面上比比皆是,例如《生時間》、《原子時間》等等。
彼得·杜拉克確實有獨到的地方,才能在許多年以後,仍然影響著我們的思考方式。如果已經看過很多提高效能的書,不妨再回來看看這本經典之作,可以整合許多觀念,或許能想通一直困擾著自己的問題。
知識工作者需要3種回報
當我們可以高效地工作,卻不一定會快樂。當時的觀念認為,知識工作者還需要金錢以外的回報,分別是:
①機會
②成就感
③自我實現
但是以現在的觀念來說,這似乎成了基本條件,所有工作者都需要上述3種回報。不僅如此,現在我們還希望能夠有足夠的時間享受生活,也要活得更快樂更有品質。
但是在追求這些回報之前,我們必須回到現實。工作上要能夠提供「價值」,才有機會談回報。為了提供更多的價值,自我發展與學習是必要的,提高工作效能也是必須的。
現在網路上有很多資源,可以讓我們學習與成長,都是養成專業技能的好方法。但是要做到高效能的表現,不僅需要專業技能,也需要正確的心態,《杜拉克談高效能的5個習慣》就是要教會我們這件事。
總結
有人說:「最棒的閱讀,就是重讀一次。」半年後重讀一次《杜拉克談高效能的5個習慣》才發現,只不過半年,我就忘了大半內容。即使畫滿筆記的頁面,看起來還是像新的內容一樣。
經典好書值得一讀再讀,《杜拉克談高效能的5個習慣》的內容扎實,就像乾貨。每一句話都值得花時間玩味,而這樣與自己對話的過程,就是成長的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