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火箭科學家一樣思考》這本書,如同書名所寫的暗示一樣,是一本由火箭科學家歐贊.瓦羅(Ozan Varol)所寫的書
台灣沒有開放火箭的單位,對於航太科學也不是很熱衷,因此這本書名可能沒辦法打動太多人。
但是對西方國家來說,火箭科學是最酷炫的東西之一。還有一句英文俗諺:「這又不是火箭科學」,用來表示某些學問並不是太困難。
火箭科學到底有什麼厲害的地方?在看這本書之前我也一知半解,很多科技產品看起來都很厲害,難道火箭科學有什麼特別不同的地方嗎?
看完這本書我才知道,外太空是我們不熟悉的地方,而火箭科學就是一種挑戰未知的勇氣。
適合讀這本書的人
- 想要挑戰未知的人
- 正在做實驗的研究生
- 想要創業的人
- 受夠平凡生活的你
那些有確定結果的實驗
作者在書中提到,有確切結果的實驗不能稱為實驗。如果已經能確定結果,那做這個實驗一點價值都沒有。
火箭科學中,多數的測試都只能在地球上模擬,沒有人能確定真正發射的結果。投入上億美元的預算與時間,可能會付諸流水。
現實生活中,我們太害怕失敗了。一想到失敗的結果,就讓人不敢踏出第一步。或許很多人的生活太安逸了,如果不去挑戰,也就不用承擔失敗。
但是總有些人不滿於現狀,想要挑戰未知,做出一些改變。我開始唸研究所後,也逐漸體會到挑戰未知的感覺。
做實驗時,很多時候是不安的,因為沒有前例可循;卻也是很期待的,因為任何結果都有可能發生。
那些人沒有那麼聰明
如果想要挑戰未知,卻擔心自己不夠聰明,可能努力也是白搭。我也有這樣的恐懼,擔心自己做的事情超出自己能力範圍。
但是作者用很多故事給了我們信心,要我們相信自己,帶著好奇心去挑戰未知。如同前美國第一夫人蜜雪兒·歐巴馬所說:「我大概經歷過所有你想像得出的權利場,那些人沒有那麼聰明。」
作者也在書中提到一次火箭放射失敗的例子,即使是頂尖的火箭科學家,也可能會犯下高中程度的物理錯誤。例如搞錯數字背後的物理單位,把一磅跟一牛頓搞混。
能成就大事的人,或許不是因為特別聰明,而是把目標設定的夠遠。就像目標是要考100分,考砸了頂多80分。但是如果設定目標只是要及格,就很有可能會被當!
開始自己的思想實驗室
我們不一定要成為科學家,才能夠做出創新與發明。現在是一個多元的時代,什麼事情都有可能發生。
有科幻小說之父稱呼的朱爾·凡爾納曾說:「一個人能想像的任何事情,必有另外一個人能將其實現。」
或許有人會覺得那畢竟只是科幻小說,但1985年的電影「回到未來」中,很多當時看似不可能的事情都在今天實現了。
我們也可以打造自己的思想實驗室,就從運用想像力開始。很多了不起的發明,都是在這樣的想像中誕生的。聽說愛因斯坦與波耳也是藉由想像力,再互相辯論,才有了現在的科學理論。
打造自己的思想實驗室,只需要花一些時間跟自己獨處。減少對外索取現成答案的想法,轉而對內探索自己的內心。很多生活上的不方便,或許都能藉由自己的一些發想得到改變,而讓生活變得更加精彩動人。‘
總結
《像火箭科學家一樣思考》總共有9個章節,都有適合的讀者群。挑戰未知的路上有很多道關卡,每個人可能會在不同地方卡關。
藉由作者在研發火箭時累積的經驗,整理成9大策略,可以幫助我們面對困難。我們不一定能成為火箭科學家,卻可以善用挑戰未知的能力,打造更美好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