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年底開始參加料理教室,轉眼間也快一年了。每個月一次的料理教室,一直都是很期待的日子。五月時雖然因為疫情而中斷料理課的進行,卻多了更多時間在家煮飯。也達成連續幾個月零外食的成就,習慣準備好便當冰在冰箱的生活。
疫情趨緩後,漸漸能夠到餐廳內用,卻習慣了自己煮飯的健康與方便。準備便當雖然花時間,但在用餐時間就不用煩惱要吃什麼,只需要把準備好的便當加熱即可,也是另一種方便。
原本端午節要到池上拜訪阿嬌姐,也因為疫情的關係延後許久。這次到池上拜訪阿嬌姐,已經是雙十連假了。距離上次到東部玩已經超過半年,這次一樣是搭火車前往!
農村凡事自己動手,特別的木工體驗
期待已久的東部旅行,早上6點不到就已經出門搭車。帶著雀躍的心情抵達池上,時間甚至還不到11點。下車後第一件事就是跟阿嬌姐打聲招呼,就準備回民宿休息。
沒想到嬌食手作的招待所已經有一群好朋友在聚餐,熱鬧得很。我也加入餐桌一起聊天,發現住在東部的朋友們生活似乎更快樂,唯一美中不足的是醫療資源比較缺乏。
用餐完畢才知道今天有一項任務要完成,就是要打造一塊戶外用餐桌,從刨木頭開始。Water哥很細心地教我刨木頭的訣竅,才能讓木頭表面光滑平整。
親自體驗後才發現木頭的拋光跟平常工作時假牙的拋光很像,只是使用的工具更大一台。我們只是把三塊木頭表面弄得平整一些,就花了一個多小時。距離完成戶外桌還有很長的距離。
這次的經驗也讓我體會到,農村凡事喜歡自己動手,也會對自己打造的傢俱更充滿感情。這與IKEA買傢俱來組裝的程度是完全不同的。
處處是秘境,野生芭樂的豐富滋味
池上知名的經典例如伯朗大道與大波池,一到假日總是充滿觀光人潮,經常出現排隊拍照的奇特景象。我們一群人跟著阿嬌姐探訪池上秘境,散步一小時下來沒有碰上半個人。
跟著當地人一起散步的好處是,沿途的風景不僅是美景,也充滿著故事。更好玩的是,許多地方是尚未有人承租的國有地。這些土地上有許多野生的蔬果,雖然其貌不揚,滋味卻格外豐富。
我們沿途散步,摘了很多芭樂,有紅心的也有白肉的,外觀看不太出區別。一口咬下才發現,野生的芭樂雖然肉質比較粗糙,但是酸甜的滋味與香氣更豐富,小小一口就讓人回味無窮。
手作刺蔥油,全是手工活
刺蔥是原住民常用的香料,有著獨特的風味,卻不容易在市面上看到。原來刺蔥的原名是食茱萸,因為全株植物都長滿了刺,又帶著香蔥的味道,別稱為「刺蔥」以及「鳥不踏」。
只見桌上擺滿了一串串的刺蔥,都是當地小農辛苦取回來的。數公尺高的樹,長滿了刺,樹梢的果實取得不易。還得趁著果實還沒掉落時取下,因為香味的來源在於果實的外殼。
當我們在桌上看到滿滿的刺蔥,以為只需要分裝到瓶中即可製作刺蔥油。阿嬌姐說「事情沒有那麼簡單」,我們得把一顆顆像綠色寶石的刺蔥果實剪下,只取用果實的部分。因為每個果實蒂頭都可能帶著苦澀味,需要去除。親手做過才知道,美味的背後有多少得來不易的付出。
總結
每次到東部旅行,呼吸乾淨的空氣,心情總是特別放鬆。雙十連假期間,台東政府允許在空曠區域可以不用戴口罩。久違地在沒有口罩的限制下盡情奔跑,被農村的蟲鳴鳥叫聲給包圍。似乎可以忘卻一切工作與生活上的煩惱,專注在各種感官體驗。重溫池上的美食與美景,感到自己又有滿滿的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