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的工作是牙醫師,同時間在研究所進修齒顎矯正。今天想跟大家分享齒顎矯正相關的話題。
小朋友從6歲開始換牙,直到12-13歲才會完成。在換牙期間,家長跟小朋友可能會一樣手忙腳亂。
[st-kaiwa2]我家小朋友的乳牙還沒掉,恆牙好像已經長出來了![/st-kaiwa2]
[st-kaiwa1]牙齒排列的空間好像不太夠,怎麼辦?[/st-kaiwa1]
[st-kaiwa3]有點蛀牙的乳牙,應該先拔掉嗎?[/st-kaiwa3]
乳牙齒列轉換成恆牙齒列的過程中,不僅牙齒的數量會改變,就連牙齒的大小也會有變化。
也因為這個大小與數量的差異,讓牙齒的排列產生不同的結果,現在大家最常遇到的空間不足問題,也有可能在換牙的過程中得到改善。
[st_toc]
什麼是餘裕空間(leeway space)?
簡單來說,餘裕空間是乳牙與恆牙之間大小的差異,形成的空間。特別是指乳犬齒(C)、第一乳臼齒(D)、第二乳臼齒(E)與之後後繼萌發的恆牙間空間的差異。
餘裕空間在上下排牙齒都存在,而且大小也略有差異。
上排牙齒可以產生0.9mm的空間,左右兩側加起來就有1.8mm。
而下排牙齒可以產生1.7mm的空間,兩側加起來有3.4mm。
雖然看起來只是小小的幾毫米,其實有著大大的功用,不僅可以拿來紓解擁擠,也可以調整恆牙第一大臼齒的位置。
餘裕空間的妙用
當小朋友還沒換牙,屬於乳牙齒列的時候,是沒有小臼齒的。也就是說,乳犬齒後面就接著乳臼齒。想要利用餘裕空間,就不能太早拔掉乳牙。
開始換牙以後,第一大臼齒可能會率先萌發出來。如果乳牙沒有因為蛀牙而提早拔除的話,第一大臼齒的位置會在乳臼齒後方。
當第一大臼齒萌發後,前面的乳牙也會陸陸續續搖晃並脫落。乳門牙脫落後會長出門牙,乳犬齒脫落後會長出犬齒。
但是乳臼齒脫落之後會長出比較窄的小臼齒,這就讓恆牙齒列的空間有一點餘裕,不會太擁擠。
換牙的過程中,難保有乳牙脫落後,恆牙還沒長出來的情況,這時候第一大臼齒就會往前傾倒,佔據其他恆牙的空間。
但是有餘裕空間的存在,就能讓恆牙齒列更有機會排整齊,不會成為擁擠的齒列。
餘裕空間還有另一個功能,就是讓第一大臼齒有空間往前排列,讓上下排的大臼齒更有機會以最密合的方式咬在一起。
利用餘裕空間的方法
[st-kaiwa2]該怎麼利用餘裕空間?[/st-kaiwa2]
雖然乳牙與恆牙的大小差異,會產生餘裕空間來紓解前牙擁擠的情形,但是如果什麼都不做的話,舒緩擁擠的效果可能很有限。
因為大部分的餘裕空間,可能會被第一大臼齒往前移動而被佔據,因此如果想要善用餘裕空間來改善擁擠齒列,就得在換牙時期介入矯正治療。
想要保留餘裕空間的話,可以利用簡單的空間維持裝置。例如:①舌弓(lingual arch)②唇擋(lip bumper)③遠心鞋形裝置(Distal shoe)等。
這些空間維持裝置可以用來避免第一大臼齒往前移動,甚至有些情況還有機會讓大臼齒往後移動一些。
空間維持裝置或許可以減少日後拔牙的機會,但也不是100%有效[1]。
更何況,這時候小朋友通常還小,不一定能夠配合治療,口內的裝置也可能會增加清潔的難易度。
總結
小朋友在換牙時期,常常會遇到很多問題,也會讓家長感到憂心忡忡。
常見的問題之一是牙齒排列的空間不夠,擔心之後還要矯正牙齒,甚至還要拔牙。
其實乳牙與恆牙之間的大小略有差異,會產生一個餘裕空間,有機會舒緩恆牙的擁擠情況。
如果小朋友願意配合,家長也希望提早介入治療,讓之後的擁擠問題減輕的話,建議可以找信任的牙醫師進行評估。
希望小朋友換牙後都可以得到漂亮的牙齒排列,減少咬合不正的問題!
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