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齒矯正的問題,歡迎聯絡我矯正諮詢

咬合力對牙齦的血流影響,吃東西以外的時間要避免緊咬

大家好,我的工作是牙醫師,同時間在研究所進修齒顎矯正。今天想跟大家分享研究所相關的話題。

有一種說法是人的最大咬合力約為體重的十倍,巨大的咬合力量會造成牙齒周圍組織不小的壓力與傷害。矯正治療的過程中,牙齒會在骨頭裡面移動,需要很多細胞共同努力才能達到。

細胞的能量來自於周圍的微血管,而血流量充足的年輕人,在牙齒移動上通常也比較快速,可以比較快看到治療的效果。

不難想像,如果巨大的咬合力壓迫牙齒周圍的組織,也會連帶影響周圍的血管,進而影響牙齦的血流量。當血流量不足時,就可能產生預期外的副作用。

[st_toc]

 

 

目錄

矯正過程中,避免副作用的產生

矯正治療中會遇到很多意想不到的狀況,例如牙齒痠痛或是清潔不容易導致的發炎流血等等。

[st-kaiwa2]該怎麼避免矯正治療中的副作用?[/st-kaiwa2]

可能是很多人會有的煩惱,矯正治療是一個漫長的改變過程,會有很多需要適應的地方,也需要養成新的習慣。

但是在治療的終點,會是一個更好的咬合關係與外觀,相信會是很值得的。

其實只要遵照醫師的指示,就可以避開大部分的副作用。但是人都會有想要偷懶的時候,或是稍微一不注意就忘記了。

 

咬合創傷的影響

咬合創傷(occlusal trauma)是常見的咬合不正傷害,當咬合關係不穩定時,咀嚼時就會有部分牙齒會受到過多的力量而產生咬合創傷。

咬合創傷可以藉由矯正治療改善,隨著牙齒排整齊,新的咬合關係也建立好的時候,咬合創傷也比較不容易發生。

但是咬合創傷也可能發生在矯正的過程中,因為牙齒正在改變位置,咀嚼時會需要時間適應這些新的位置。如果不小心太用力咬緊,也很可能會讓牙齒受傷。

除了受傷的擔心外,牙齒在移動的過程中,最害怕被對面的牙齒咬住或卡住。被咬著的牙齒,就像被關在籠子裡的獅子,是沒有辦法自由移動的。

矯正醫師通常會在回診治療時,叮囑你們平常要儘量放鬆,不要把牙齒咬太緊,這樣牙齒才會動得比較快。

 

緊咬會讓血流量下降

咬合創傷常見的臨床表現方式,就是牙齦萎縮。如果沒有細菌存在,就算有咬合創傷也不會造成牙齦的諸多問題。但是我們生活的環境不可能沒有細菌,只能從減少咬合創傷的方面著手。

日本的研究團隊[1]利用雷射都卜勒血流偵測儀(Laser Doppler Flowmetry)檢查緊咬時,牙齦的血液流動變化。

結果發現角化牙齦(attached gingiva)在休息時的血流量大約是25(mL/min/ 100 g),但是出力咬緊(約5kg)之後血流量會瞬間減少,來到15(mL/min/ 100 g)左右。

持續緊咬的這段時間,血流量也會維持在比較低的狀態。細胞的供血不足就可能讓周圍的組織受到傷害,包含牙齦萎縮的問題。

這項實驗中請患者咬緊的力量只有5公斤,如果平常無意識緊咬的話,力量可能會更強,牙周組織受到的傷害可能也會更大。

 

總結

咬合力強是好事,可以有更好的咀嚼效率,但是如果沒事就緊咬的話,可能會對牙齒產生傷害,也可能會減緩牙齒移動的速度。

緊咬時對周圍的血液流動也會產生負面的影響,更可能讓牙齦萎縮的可能性增加。

想要避免矯正過程中產生不必要的副作用,好好遵守醫師“不要過度緊咬”的建議很重要。

希望矯正治療能讓每位患者充滿自信,並成為能開心愉快、盡展歡顏的人。

參考

[1]https://doi.org/10.1016/j.ajodo.2020.06.045

歡迎分享!
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