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的工作是牙醫師,同時間在研究所進修齒顎矯正。今天想跟大家分享齒顎矯正相關的話題。
在以前有一句流行話是「來來來,來台大,去去去,去美國」,當時的時勢是台灣局勢不穩定,如果能到美國留學與定居是最好的安排。
現在雖然留學的風氣沒有像以前那麼盛行,但是對於美國的嚮往與憧憬還是很高。美國的牙醫學制與台灣不太一樣,是採取大學四年後,再讀四年醫學院的制度。
到美國讀牙醫學院,除了唸書時間比較長之外,學費也比台灣高上許多,不少美國畢業生都被高額的學貸困擾著。
今年有一篇刊登在《美國矯正學會期刊》(AJODO)的文章[1],探討美國矯正醫師的學貸,會不會影響日後的職涯發展。
[st_toc]
美國學費比較高,畢業後收入也高
在美國讀牙醫學院並不便宜,學費更是逐年水漲船高。現在畢業的學生,平均背負26萬美元的學貸,大於40萬美元的也不在少數。
高額的學貸會影響找工作的態度,大多數剛畢業的牙醫師都想找份穩定薪水高的工作,比較少人有心思直接開業。問卷發現,大部分的住院醫師每天都受到學貸壓力所迫,感到很大的壓力。
這個狀況跟在台灣的我們很像,美國的牙醫師也面臨越來越競爭的市場,大部分畢業後都會到私人診所當受僱醫師。
文章中也提到,在美國的矯正治療收費,平均每個患者約為5700美元,比台灣略高一些。
美國的矯正醫師每週平均工作4天,平均每一年會有300位新的矯正患者開始治療,平均每年的收入將近40萬美元,就算扣除35%所得稅,工作環境似乎也比台灣好上許多。
隨著工作穩定後,美國的矯正醫師是否開業的煩惱,會從要還學貸轉變為管理上的困難,以及如何取得工作與生活的平衡。
如果要回台灣執業,學歷認證有新規範
隨著社會的發展,工作與生活的平衡也不斷被強調,雖然在美國當牙醫的收入很高,但也有不少人因為文化差異,最後還是選擇回台灣。
台灣從106年開始,限制國外牙醫學系畢業生的實習人數,一年只有50個名額。以前持有國外牙醫系的畢業證書,大多可以直接參加台灣的牙醫師國考,考上之後就能進入實習階段。
現在有名額限制之後,就算回台灣的第一年就通過國考,也必須排隊等待實習的機會,據說目前要等5-6年才可以實習。
等待實習的期間很長,幾乎都可以再讀一次醫學院了。為了不浪費時間與荒廢所學,回台灣繼續唸研究所成了很多人的選擇。
善用等待實習的期間到研究所進修是個很好的管道,兩年前我報考研究所的時候,還沒有太多考生報考,競爭也比較不激烈。隨著等待實習的國外牙醫系學生陸續回台,去年有3-4倍的考生報名研究所,但是錄取的名額沒有增加,相形之下難度提升許多。
總結
不管美國、日本或是台灣,隨著社會的發展,消費者可以享受到更好的服務品質,患者也可以接受到更好的醫療照顧,但是各行各業都變得更加競爭,工作壓力也隨之而來。
各國的人們都努力在日益競爭的環境中,取得工作與生活的平衡。看完文章才知道美國的學費這麼貴,雖然畢業後的收入也很高,但是如果將來要回台灣執業的話,很多認證都要重來,也會變得很麻煩。
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