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的工作是牙醫師,同時間在研究所進修齒顎矯正。今天想跟大家分享齒顎矯正相關的話題。
如果家裡的小朋友開始換牙後,新長出來的恆牙都歪歪的,家長可能會很擔心吧。現在的小朋友因為飲食比較精緻,顎骨的發育通常會比較不足,也就影響了牙齒生長的空間。
[st-kaiwa2]小朋友幾歲能確定要不要矯正?[/st-kaiwa2]
[st-kaiwa1]有沒有不矯正就解決問題的機會?[/st-kaiwa1]
[st-kaiwa3]排不下的牙齒可以直接拔掉嗎?[/st-kaiwa3]
現代社會的價值觀,對於牙齒的保留比以前重視,也會有一點排斥拔牙齒。但是在以前,也有不少家長認為長歪的牙齒直接拔掉就好。
其實在教科書正規的治療方法中,有一種就是在小朋友換牙的時期,將排不下的牙齒採取階段性的拔除,達到讓牙齒整齊排列的做法,稱為序列性拔牙(serial extraction)。
[st_toc]
小朋友的換牙階段
[st-kaiwa5]小朋友進入換牙階段,比較能判斷是否需要矯正治療[/st-kaiwa5]
在介紹序列性拔牙之前,先容我把話題回到第一個問題,小朋友幾歲才能確定要不要做矯正治療。
這其實跟小朋友的換牙階段有關,有些換牙比較早的小朋友,6-7歲就已經有很多牙齒陸續換成恆牙。但是換牙比較慢的小朋友,可能已經10歲了仍然有很多乳牙還沒換成恆牙。
通常小朋友在進入換牙階段就能大致判斷將來是否需要做矯正治療,如果門牙沒辦法順利萌發在合理的位置,產生嚴重的擁擠與旋轉現象,將來需要矯正的可能性就很高。
正常換牙的小朋友,大概在6-7歲就能觀察出日後是否需要接受矯正治療,也可以針對問題做早期的介入,減輕問題的嚴重程度。
不用矯正就改善咬合不正的情況
[st-kaiwa5]矯正治療不是改善咬合不正的唯一方式[/st-kaiwa5]
小朋友換牙時出現咬合不正問題,有很多可能的原因,如果是齒槽骨與牙齒的尺寸比例異常,可能還是得接受矯正治療才能根本解決問題。
如果這些咬合不正的成因,是因為容易導致齒列崩壞的「壞習慣」導致,就可以藉由行為指導的方式來避免,也有可能讓稍微長歪的牙齒再改正回來。
[st-postgroup id=”1280″ rank=””]
行為指導的運用,除了戒除壞習慣之外,也包含訓練發育不足的肌肉,這些都能夠維護牙齒,使其排在合理的位置。
然而要能早期發現問題,透過行為指導的方式來改善咬合不正,在在都需要家長與醫師耐心的合作,花時間教小朋友正確的口腔咀嚼與肌肉運動習慣。
序列性拔牙的做法
[st-kaiwa3]序列性拔牙具體是怎麼做呢?[/st-kaiwa3]
前面提到齒槽骨與牙齒的尺寸比例異常的話,通常都需要接受矯正治療,才能讓牙齒排列整齊。但是也有一種比較少見的做法,透過階段性的拔牙,讓比較慢長出來的牙齒有足夠的空間排列,省去矯正治療的時間與費用。
序列性拔牙的做法通常會在7-8歲左右開始,依序拔除乳牙犬齒、乳牙臼齒以及恆牙小臼齒。但是在拔牙之前必須有精確的診斷,才能避免拔牙後產生更大的問題。
現在很多人接受矯正治療,都是為了改善美觀,接受拔牙矯正治療的一個優點在於能夠有條件地改變臉型,解決暴牙的問題。
但是小朋友如果在年輕時接受過序列性拔牙的做法,或許可以得到整齊的齒列,但是成年後如果產生暴牙等咬合問題,就會面臨牙齒不方便再拔的窘境。
[st-postgroup id=”2187″ rank=””]
此外,經過序列性拔牙往往表面上牙齒看起來可能整齊,但牙根可能是歪斜的。如果要調整牙根,將來可能還是得做矯正治療。再加上長期拔牙對小朋友帶來的恐懼,且其適應性只有少數骨頭關係正常但前牙擁擠的狀況等,都是目前矯正醫師不太支持進行序列性拔牙的理由。
每一種治療都有優缺點,也會有其剛好適合的情況。配合精密檢查的情況下,如果能做出準確的診斷,在合適的病人身上,序列性拔牙的做法或許可以用很簡短的時間來解決咬合不正的問題,可是小朋友的成長是沒辦法完全預估的,加上社會上對審美變得更嚴格,也讓這樣的做法越來越少見。
總結
希望小朋友的牙齒可以正常萌發,不需要額外花錢花時間接受矯正治療,是很多家長期望的事情。
透過壞習慣的戒除與行為指導的方式訓練運動不足的肌肉,可以有條件地改善咬合不正的嚴重程度,或許也能減少將來需要矯正治療的機會與難度。
序列性拔牙的做法在現代社會可能由於上述的種種限制或擔心,變得比較不合宜,還是標準的矯正治療比較妥當,畢竟牙齒被拔掉之後就沒有辦法再復原了。
希望矯正治療能讓每位患者充滿自信,並成為能開心愉快盡展歡顏的人。
[st_af id=”3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