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不少人來說,數學應該是最討厭的科目之一吧,還記得高中的時候總會有人因為數學成績不理想而生氣或難過,計算題目時大家總是眉頭深鎖的樣子。但是對我來說,數學一直是我最喜歡的科目之一,因為只要透過徹底的練習,包含從數學公式的證明到大量類似題目的計算,就可以掌握解題的鑰匙,同一個題型,內容再怎麼變化都可以用同一把鑰匙解開。但是偶爾也會有卡住的時候,隨著累積的鑰匙變多,在考試的當下會不知道該拿哪一把鑰匙出來解鎖,這時候有些人會很苦惱,有些人會覺得充滿樂趣與挑戰,很開心我屬於後者,文章中會跟大家說明要怎麼做到。
解題的順序與技巧–先看困難的題目
大部分考生應該都知道一份考卷會有很多題型,也會有不同難易度。只要經過一定程度的練習,就可以區分困難跟簡單的題目,看一眼答案就呼之欲出的屬於簡單題目,看了幾秒還是不太懂題目在問什麼的話,就屬於困難的題目。遇到困難的題目,一定要先跳過。主要是考試時間分配的問題,要在有限的時間內,解決所有題目需要一些技巧,先做簡單的題目把基本的分數拿到手中後,心情也會放鬆下來,剩餘的時間再拿來跟困難的題目奮鬥,越困難的問題要留到越後面,這時候即使解決不了困難的問題,仍然有一定的分數,不至於考得太糟。不論任何科目應該都適用,但是對我來說,數學或理科又格外符合,文科範圍太廣,沒有讀過的內容想再久應該都想不到。
大腦有兩種模式:專注模式/發散模式
數學解題時我常常覺得很神奇,匆匆看了一眼題目雖然看不太懂,先把其他容易理解的問題解決完之後,再回過頭來看本來不懂的題目,似乎突然間看懂了,這其實是有科學根據的,因為人的大腦可以分成兩種模式在運作。
專注模式(focused mode):專注的、集中的思考狀態,會活化特定的神經元,讓思緒集中在一個點上。
發散模式(diffused mode):放鬆的、不定的思考狀態,會活化廣泛、不特定的神經元,讓人有天馬行空的想法。
當我們在考試時,會用到專注模式來理解一個問題,但有時候解題的鑰匙並不是那麼直接可以聯想到,這時候如果先去做簡單的題目讓心情放鬆下來,就比較容易切換到發散模式,讓大腦可以自由運轉、發揮創意,想到解決問題的辦法。
了解自己的大腦運作模式,更好的方式解決問題
人類的大腦真的很神奇,即使現在仍然充滿了許多未知,但是隨著科學進步,會有越來越多新的發現,我們也要善用這些發現,更有效率的思考以及解決問題。從高中題目的解決辦法中,同理可證,能夠運用在很多不同的地方。人生在不同階段總會有遇到撞牆期的時候,生活或工作的進展不如預期,找不到問題解決的辦法,一直原地踏步。這時候或許可以試著放慢腳步,把問題先擱在一旁,轉換思緒到能讓自己放鬆的事情上,例如我會整理房間或是出門運動,大腦會在放鬆的時候轉換到發散模式,用不同的方式運轉,或許解決問題的答案就在這個過程中自己蹦出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