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接觸到《WOL大聲工作法》這本書,要感謝好朋友杰玫的推薦。她知道我想要經營部落格,也有很多需要學習改進的地方。
《WOL大聲工作法》是一本適合所有人閱讀的好書,內容淺顯易懂,卻又富含很多改變自己的練習。
在讀這本書之前,我已經開始每天更新部落格。但是對於想要分享的內容,一直沒有很穩定的方向。經常會分享完一系列主題,就會卡住,不知道接下來可以分享什麼。
此外,剛開始經營部落格時,難免帶有想要從付出中獲得什麼好處的心理。這會讓自己容易患得患失,過度在意點閱率或是讀者回饋等等。
然而在這本書中,John Stepper分享了很多自身的經驗,告訴我們可以怎麼做。更在最後附贈了12週的行動指南,確保讀者們可以做出一些改變。
適合閱讀這本書的人
- 剛開始工作,還在探索的人
- 感到人脈不夠用的人
- 想要提高自己的能見度的人
- 想要持續成長的人
五個要素組成WOL的思維方式
WOL由英文Working Out Loud的英文字母縮寫而來,在國外已經成為一種運動。鼓勵大家分享自己獨特的經驗,而這些被分享的經驗,一定會有其他人需要。即使是分享平凡的經歷,對需要的人來說並不平凡。
[st-mybox title=”WOL由以下五個要素組成” webicon=”st-svg-check” color=”#757575″ bordercolor=”#f3f3f3″ bgcolor=”#f3f3f3″ borderwidth=”0″ borderradius=”5″ titleweight=”bold” fontsize=”” myclass=”st-mybox-class” margin=”25px 0 25px 0″]
1.有意義的探索
2.人脈清單
3.大方分享
4.工作能見度
5.成長心態
[/st-mybox]
有意義的探索
這個步驟對我來說,再接觸WOL之前已經啟動。我的工作是牙醫師,在部落格主要分享矯正牙齒相關的內容。為了經營部落格的內容,我更認真地探索自己工作的內容。
看診時,我會更留心患者經常感到困擾的地方,把他們化為簡單好懂的內容。如果有其他患者有類似的困擾,或許就能在我的網站上找到解答。
為了確保自己分享的內容是正確的,我花很多時間找資料,或是閱讀相關的論文。在這個探索的過程中,我發現收穫最多的會是自己。這些探索的經驗不僅會累積成自己的知識,很神奇地,會在不知不覺中加深自己對工作的理解與喜愛。
人脈清單
我對於人際關係比較被動,可能也因此走了不少冤枉路。人脈清單會是一個很好的作法,也是改變的機會。在以前,我設定想要達成的目標後,我會上網找資料,想辦法自己解決。
但是人脈清單的觀點不同,當你設定了目標以後,可以先找身邊懂的人詢問。即使沒有認識相關的人,也可以透過社群媒體的方式追蹤一些人,經常互動,對方也會意識到你的存在。
時間拉長後,就有機會變成自己的人脈。想要達成的目標,若有人脈清單中的朋友幫忙,會遠比一個人埋頭苦幹來得有效許多。
大方分享
要如何與素不相識的人互動,一直是我很困擾的地方。看完這本書我才發現,自己想得太複雜了。其實只要在臉書上幫對方按讚,或是簡單的留言,都可能會吸引到對方的目光。
作者也分享了知名部落客的經驗,部落格有一千萬人瀏覽,僅有一萬人曾經留言(0.1%)。所以只要多花幾秒鐘,留下自己的看法就可以了。大方分享,就有機會得到對方關注。
工作能見度
持續分享自己工作上的內容,就有機會提高能見度。這邊作者舉了一個很棒的例子。如果是為了名聲或利益而進行分享的話,很有可能會失望。2008年時,世界上就有超過1億個部落格,但95%都已經被遺棄。
要能持續分享自己工作上的內容,最重要的是心態要設定正確。如果提升工作能見度,是為了「利他」以及貢獻更多,更有機會持續下去。只要持續產出內容,就更有機會被看見,是一個正向的循環。
成長心態
固定思維的人認自己沒辦法變得更好,成長心態會讓自己不斷進步。而成長最有效的方式,是透過分享。分享時,如果期待著回報,過程可能會很痛苦。如果是「利他」精神,將能夠持續貢獻。
最初接觸到「利他」的觀念,是在稻盛和夫塾長的書中,大量的提到利他精神。我也參加了讀書會,跟夥伴們互相分享利他的經驗。在互動的過程中,加深了我對利他精神的理解與認同。
對我來說,寫部落格也是一種落實利他精神的練習。在探索內容的過程中,我會大量吸收可能會用到的知識,也需要跟有經驗的人請教,相信無形中我也在成長!
總結
為了經營部落格,我經常苦思,有什麼特別的經歷可以跟大家分享。讀完《WOL大聲工作法》之後,才發現就算只是平凡的經歷,對於有需要的人,都別具意義。只要是自己用心產出的文章,就是值得分享的內容。
我也意識到有人能持續更新數千篇文章,可能不是為了名聲或回報。有所求的情況下產出內容,很難堅持下去,也不可能會長久。了解WOL的5個要素後,有很多自己可以採用改變的地方,也感到自己充滿能量,可以繼續分享下去!